首页> 推荐> 正文

三场中日交流活动在东京举行

671.jpg



其一


6月24日,一场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和日中艺术与人文交流协会联合主办,以“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史书研究为主旨的学术讨论在东京大学山上会馆举行。


672.jpg

日中艺术与人文交流协会会长张丽玲




出席讨论会的七位史学家分别是两国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翘楚。他们是北京大学教授杨海峥,讲题“中日《史记》研究的发展及相互影响——整理《史记会注考证》心得”;浙江大学教授王勇,讲题:“新东亚学视阈下的《后汉书》整理与研究”;四川大学教授周斌,讲题:《三国志》三个不同版本的校注;爱媛大学名誉教授藤田胜久,讲题:围绕日本和中国的《史记》文本;大东文化大学名誉教授小林春树,讲题“作为正史的《汉书》——从注释看《汉书》的特性”;早稻田大学教授渡边义浩,讲题《三国志》裴松之注与《后汉书》李贤注;学习院大学名誉教授鹤间和幸,讲题:从秦始皇本纪评度中华书局点校本、修订本及今注本《史记》。仅从这几位学者的名字和他们的讲题也可以想见这次讨论的学术深度和丰富性。整整一天的讲论中会场出奇的安静,正如这所安静的校园。有人会问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古代历史的意义何在?学者们表示,史学家们点灯熬油正是为了让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尽可能真实地了解历史,以便从古代走出来,从传统文明走向现代文明。

673.jpg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献室主任杨海峥


674.jpg

爱媛大学名誉教授藤田胜久

675.jpg

大东文化大学名誉教授小林春树

676.jpg


浙江大学教授,东亚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勇


677.jpg

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渡邉义浩

678.jpg

四川大学教授周斌

679.jpg


学习院大学名誉教授鹤间和幸



在论坛休息和午饭时间,讲者与听者三三两两不停地交谈,似乎在定义什么是交流。

文促会主持编纂《今注本二十四史》,前后历时29年,300多位史学家不计报酬,呕心沥血,期间更有21位主编相继离世。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王石说,《今注本二十四》同样是一次绝唱,而且是一次气壮山河的合唱。

本次活动的合作者日中艺术与人文交流协会的会长张丽玲是一位在日本长期传播中华文化的电视制作人。她表示,在未来的时日,她会放下所有的事情,以全部精力推动中日文化交流。


680.jpg

王石主席致辞

681.jpg

文促会赠予日本日中艺术与人文交流协会管峻题字“中日友好”


682.jpg

683.jpg




活动

现场

684.jpg

685.jpg

686.jpg

687.jpg

688.jpg

689.jpg

700.png

701.jpg


702.jpg

703.jpg

704.jpg

705.jpg


706.jpg

707.jpg

708.jpg

709.jpg

清理餐厅的梅芳馨


其二


23日下午,在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沉浸式香文化雅集,因向东京民众开放,使众多香道爱好者有机会身临其境感受“篆香”等制作演示。


710.jpg

711.png

中华文促会香委会主任张兰馨女士致辞

712.png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陈诤先生致辞

713.jpg

王石主席致辞

714.jpg

文促会赠予东京中国文化中心管峻题字“中日香会纪念”




活动现场

715.jpg

716.jpg

717.jpg

718.jpg

719.jpg

720.jpg

721.jpg




722.jpg

723.jpg

724.jpg

725.jpg




其三


726.jpg


25日下午,中日两国香界知名学者聚会东京大学,共同回顾中国和日本历代香文化演变与发展,堪称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两国文化交流。


活动现场

727.jpg

728.jpg

729.png

730.jpg

731.jpg

732.png

733.jpg


734.jpg

735.jpg

736.jpg



737.jpg



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9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