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春色关不住,一片红杏出墙来
——淄博师专第六届剪纸艺术活动周花絮
向美而生——一场关于美的谈话
淄博师专人文学院 陈燕
时节秋将尽,旭日光生媚。淄博师专第六届剪纸艺术活动周如约而至,今年的活动之一“向美而生——一场关于美的谈话”在淄川二十五小时慢生活空间举行。老师们围绕“美”的一切展开了一场深入心灵的对话交流。
▲“向美而生”成员在进行讨论
关于美的话题,听起来大而无当,不切实际,在这个大多以功能性为前提的社会语境中,美显得如此缥缈,令人怀疑。而定这样一个主题,正是因为我们确信,美不是无关紧要的事,它既不高深也不虚无,也许我们正身处其中,只是不自知,所以,需要做的,只是把它找出来,说出来,也以此确信,艺术并非高高在上的少数人的谈资,也不是悬挂在殿堂里供人瞻仰的精致,拥有丰富感知的心灵便是艺术的神灵。
海明威曾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每个独立的岛屿产生连接,从而成为广袤辽阔的大地,所以每个独一无二存在着的孤岛必須要有一个机缘,让她们连接成一块陆地,这也正是本次交流活动的发心起愿。关于美的讨论就在这样一个乍寒还暖的初冬开始了,参加活动的每个人都为这次谈话企盼准备多时,在熊熊燃烧的炉火旁,大家畅所欲言,毫无阻碍地呈现了真实的内心:
何为美?是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正因没有标准,每个人才能从自身感受出发描绘属于自己的美之图景。
美在日常,是低头赶路抬头的刹那看见的一片树叶或秋日吹来的一阵清风,是孩子一句无心话语或者一个小小举动令人心下一颤,福至心灵;
美在工作,是课堂的各种理论与生活的真实发生碰撞,常青的生命之树与缜密的思维激发互动,生发跳跃的灵感,点亮智慧的光芒;
美在内心,在一粥一饭,半丝半缕中体会物力维艰,品尝人生真味,丰盈的内心拓宽了生命的维度,无言的琴弦也能演奏沉默的交响曲;
美在看见,观山情满于山,看海意溢于海,不只看见自然,也能看到身边具体的人,见天地,见众生。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美在自我,你之成为你,而我之所以是我,正因为我与你各自不同,各美其美,小草与大树便不分高下。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美在和谐,棱角并不以削弱他人为前提而存在,我的光芒也不需要灭掉他人来衬托,内心外在坦然如一,不纠结,贵惬当,心物相应,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歌德说:“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这也许正是对“美”思考的意义,交流的意义,是人的独立个体意志与存在价值。
在群体急于赶路的潮流中缓步下来,去思考,去感受,去表达,去聆听,发出自己的声音,交换真诚的感悟与困惑,在思想的旅程中驻足回望,知所来自,更知所去处。重要的是,我们看見了自己的内心,也愿意倾听他人的内心,这是世间最善良的事,便是最美的事。此时此刻,我们感知了美,我们创造了美。
美 的 觉 醒
美是什么?
美是风吹麦浪,是瓜果飘香,是朱唇轻启,是茕茕独立,是烟波浩渺,是暗香浮动,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一枝红艳露香凝”........
是年轻的交警笔直的站在烈日下指挥交通;是白发苍苍的教师讲台上忘情的演讲,是穿着素雅的女子静静地坐在茶室里读书,是莫迪里阿尼笔下的长脖子美女,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壮丽的夕阳下干枯的大树呈现出的悲壮与苍凉.....
我们无数次为了美而凝神注目,那个被美折服和发呆的时刻,让我们所有的知识判断和理智的部分迅速消失,内心被某种光明而灿烂的东西紧紧地充盈着,继而绽放出炫目的光彩。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美,是让你看到的一瞬间会热泪盈眶;
美,是内在必须伴随着一种鲜活的生命力;
美,是由衷地为自己审美的局限性而感到深深的羞愧;
美,是远处教堂传出来的钟声,让人的灵魂有一种瞬间变得更清洁、更美好的愿望。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不断接收到来自社会的各种训诫:你要小心点、你要委婉点、你要注意自己的措辞、你要懂得察言观色、你要权衡自己的利益、你要做划得来的事........因而,我们做任何事之前会不由自主的先去考虑物的得失、他人的诉求及公众的评判,当然,也包括以物的标准作出对美的判断!当我们把一种纯然精神的需求自觉地变为一种物质的手段,在一种集体无意识里去平衡各方势力,并不断机械、乏味的复制潦草的、群居式的精神产品时,我们与美已渐行渐远。
幸运的是,在初学剪纸时遇到了高凤莲波澜壮阔的曲,刘兰英简括雄壮的直,张林召苦涩老辣的顿,库淑兰饱满圆润的舒........唯有艺术,能说出生命中那些沉默、纤细又心无杂念的况味。那些任性又敏感的线条,无所不能又举重若轻——每根线条都像破茧而出的道路,每条路都指向心神辽远的天真和至诚。画面中展现的不是一个个具体、鲜明的形象,而是灵动的内心和天真的品质对人生百态的体悟,那是一个有青春有死亡有挣扎有释然,无数情欲缤纷落下的梦境。它不是强硬的将外在图像移植到画面中,而是由她自己在纸面上一剪落成后,便自由生长,环环相扣,那些天然的意趣超越了自身携带的“物性”,幻化为承载精神思考的象征性符号,最终繁华成一道道自然的生命景观。在那些高耸又灵敏的线条下面,我看到了穿越在她们生活暗地里交叠的年轮光影,那些生活的血色没有把她们拖进湿冷又灰暗的牢笼,相反,她们诚实地做了自己的星光和旷野,美的总也看不完的样子。
或者,伸手可见的,都不是我们想到达的远方。我喜欢艺术创作中的无常和陌生,创作者灵敏的触角、直面灵性的心跳及心灵蓬勃生长的意趣,隐藏在那些繁复的铺排与绚烂的勾勒及大块沉默的面与水流般游走的线里,它如此细腻入骨的牵动着观者的思绪,让人全身心徜徉于一个非古非今、不辨东西的美的世界里,这样动人的情愫,在今天已如雪泥鸿爪。与它们对视,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扇通向美的窗口,让我明白最好的艺术都会有一个像呼吸一样全新又天然的答案。
无论美有多少种表达,美最终还是要做自己!
事实上,美只凭自身直接又直觉的愉悦而存在。创作并没有那么高深的说辞,人只需尽力摆脱世俗和潮流的牵绊,保持其天真淡然的本色足矣。当我们说着自己的方言,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淋漓尽致的呈现自身的纯然本色,才会以燃烧的姿态享有灵魂的无拘无束。真正的艺术家从不会因为外界的理由去创作,而是不断的内观、内省,执拗的寻找生长在灵魂世界里的爱和本能,而所有的美都是为各自“天然的人”而存在。
编后
山东淄博师专的剪纸艺术活动周,创始于2018年。每年都举办,到今年已是第六届。不仅在本校成为最有活力最吸睛的“保留节目”,在大专院校圈甚至全国剪纸界也小有名气。今年,主办方不再拘泥于“周”,也不再满足于重复性旗袍礼服秀等活动,要搞升级版。于是,9位不同专业领域的老师聚到一起,搞了一场“向美而生——一场关于美的谈话”。这里我们选发人文学院陈燕老师和美术系王继红老师的文章。由此亦可窥探她们及淄博师专师生们向美之心灵。
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9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