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的重要指示,挖掘北京历史文化渊源,弘扬燕赵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北京市文旅事业发展,4月11日,中宣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原副院长、中华文化促进会燕赵委员会会长陈宝忠,率文委会副会长王铁柱、副秘书长张金利、理论部长姚咏梅、办公室主任陈晓俊、事业部副部长张江波一行6人调研组,到北京东城区进行城市文化调研。东城区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北京中轴线申遗智库专家张志勇,文联宣传科科长戴弋,中国绝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东城区党史办副主任胡澄,北新桥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丁龙等同志陪同调研座谈。
调研组在东城区党教中心,首先聆听了张志勇主席详细生动地介绍了东城区,作为北京历史文化核心区的历史发展沿革,以及以四合院、胡同为代表的东城区城市文化的无穷魅力。调研组亲身感受到北京历史文化的厚重和丰富多彩,进一步认识到燕赵大地文化的厚重,感受到北京城市的传统文化的保护重大价值,增加了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调研组还与地东城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部主任、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胡澄、北新桥街道办事处主任丁龙等同志,就北京城市文化发展保护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东城区是北京城市文化核心区、东四地区又是国家核心区的核心。 2015年,按照国家文物保护要求,东城区对东四三至八条历史文化街区环境综合治理。旨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保护古都风貌、传承历史文脉;东四胡同主要承载东四片区历史文化展示,以及文化交流两大核心功能,是东四片区文化探访路上结合文化传承与社区服务的一个代表性项目。胡同、四合院承载着北京的历史文化与北京人的情感,记载着我国民居文化发展历程,反映了一代代北京人特有的居住审美与实用的统一,记载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家族观念,可谓胡同文化及北京人生活的缩影。
东四胡同是北京地区依然保留完整并延续传统居住形态的四合院居住区。在这里,还在上演着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和数不清的市井故事。这里的人们将老建筑融入了新内容,老文化注入了新活力,孕育着现代文明的生机,历史风味衔接着现代生活。
东四胡同博物馆坐落于东四四条胡同77号院,博物馆以反映东四历史文化为核心,探访东四在地文化为线索,借助多媒体等多元的展示方式,打造东四文化展览空间和交流空间,重塑东四人文情怀、生活背景,树立北京城胡同人文新地标。
张志勇带领调研组走街串巷,从东四六条到东四八条,让大家深切感受胡同文化奥妙与精深,理解了文化东城,体验了真实的文明。通过调研考察,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千金门楼四两屋,了解了楼门有四大美;石雕之美,木雕之美,还有砖雕之美,象眼之美。了解了东四在元代,朝内大街和重庆大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就叫十字街,迎宾坊,木清坊是什么含义:就是用大礼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还有肃穆清风。了解了明代的两个坊,思成坊,南居贤坊的寓意。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古老的传统文化,讲究的生活之美。
陈宝忠会长为张志勇颁发专家委员证书
陈宝忠会长为胡澄颁发专家委员证书
调研小结会上,会长陈宝忠代表调研组,衷心地感谢东城区文联对调研活动的支持,充分肯定保护和弘扬优秀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要一同努力,共同弘扬燕赵优秀文化、传承东城优秀城市文化记忆、保护好四合院文化和胡同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新活力,为首都现代化提供文化条件。
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9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