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推荐> 正文

第九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合会在湖北举行

以下文章来源于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 ,作者熊召政

7.png湖北省中华文化促进会.立足湖北,传承光大荆楚地域文化特色和优势,联络海内外各界人士,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

8.png

4月17日—19日,主题为“文明交流互鉴 城市合作共赢”的第九届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大会(简称第九届城合会)在作为万里茶道水路重要节点的湖北省孝感汉川市黄龙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8.jpg

本届大会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共同主办,中华文化促进会、蒙古和平友好组织、俄罗斯国际合作协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联合主办,汉川市人民政府等承办。来自中国、蒙古、俄罗斯、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尼泊尔、马来西亚、缅甸、也门、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嘉宾参加了本届大会,围绕跨境旅游、文化遗产保护等重点议题,共商万里茶道发展新机制、新路径、新蓝图。

11.jpg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李军致辞

12.png

王石主席做主题演讲

俄罗斯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俄共中央第一副主席、俄中友协主席伊万·梅利尼科夫为大会发来贺信,高度赞扬万里茶道在中蒙俄间的重要作用,认为“会议所探讨的文明交流互鉴、文化遗产保护及经济联系发展等问题具有新的、更加现实的意义”。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鲍里斯·切尔尼绍夫在贺信中表示:万里茶道是文化、传统和历史的独特结合,是命运与共的桥梁,已成为中国、俄罗斯和蒙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和相互尊重的象征。

14.jpg

蒙古国国家审计长、蒙古和平友好组织主席、万里茶道(国际)协作体联席主席、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副主席德 ·扎格达扎布

15.jpg

俄罗斯国际合作协会主席、万里茶道(国际)协作体联席主席、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副主席谢尔盖 ·卡拉什尼科夫宣读伊万·梅利尼科夫,鲍里斯·切尔尼绍夫贺信。

蒙古副总理兼经济发展部长尺木德·呼日勒巴特在贺信中表示:“这次大会不仅将促进蒙中俄三国地方贸易、文化交流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将为经济、基础设施联通、旅游等诸多领域的更密切合作创造机遇。”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李军,蒙古和平友好组织主席、蒙古国家审计长德·扎格达扎布,俄罗斯国际合作协会主席谢尔盖·卡拉什尼科夫,孝感市委书记胡玖明在开幕式致辞。

王石主席做主题演讲,王石主席讲话里回顾了几次中蒙俄万里茶道城市合作会议的过程,特别是三国民间组织合作所凝聚起来的民心相亲。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解冰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后,本届大会举行了民心相通平行论坛、文明大讲堂、城市合作对接会、城市合作圆桌会议等一系列高水平论坛会议活动,并在友好城市、跨境旅游、人文交流、三茶统筹发展、茶叶进出口、院校合作等领域发布一系列“丝路心相通”合作成果。会议还发布了《黄龙湖共同宣言》。

其中,民心相通平行论坛聚焦跨境旅游和文化遗产保护两个议题,邀请农业农村部、中国外文局、蒙古自然环境与旅游部有关司局与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岭南集团、携程集团、中旅集团、俄罗斯ROEL集团、斯里兰卡HARTI学院等共同探讨万里茶道在新阶段的发展路径与方法。同时,由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发起组织的文明大讲堂邀请与会中外重要嘉宾以茶为媒畅谈茶文化国际交流,研讨万里茶道的时代价值,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全球文明倡议落地落实献计献策。

16.jpg

合影



图集


17.pn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png

24.jpg

25.png

26.png

27.jpg

28.png

29.jpg

30.jpg

31.png

32.png

33.png

34.png

35.png

36.png

37.png

36.jpg

39.jpg

40.png



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熊召政主旨发言全文


饮茶人的祝愿

41.png

此刻,坐在这报告厅里的,有尊敬的外宾、有各方面的领导、有忙碌的商人、有优雅的学者、有各种社团组织的负责人,也有为这次大会服务的志愿者。不过,我要说的是,这些身份只是诸位为社会服务的不同岗位。归纳起来,坐在报告厅里的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们的身份只有三个,即种茶人、卖茶人与饮茶人。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饮水思源”,引申之,也可以说饮茶思源。任何一位饮茶人,拿起一杯茶来,都会知道,这杯茶来自哪里。世界上产茶的国家,我去过好几个,无论是非洲的肯尼亚,还是南亚的斯里兰卡、印度,还有我们的近邻日本。无可否认,每一个产茶国都有好茶,有的国家还诞生了精湛优雅的品茶艺术。在日本参加一次茶道,都会让你陶醉。在浓浓的人情味中触摸历史,触动乡愁。但是,我仍要强调,品享异域的茶文化,我产生不了那种“手捧一杯茶如手捧故乡”的感觉。我不是守旧的捍卫者,我只是眷念我故乡的茶山。

我的故乡在湖北,我出生在大别山中的一个偏僻的小县城。那时,全县人口不足二十万,茶叶却有二十三万亩,走在乡间任何一条小道上,你看到的都是绵延天际的茶园。每逢采茶时节,学校就会放假,让我们回家帮助大人采茶。我大概六岁就当上了采茶人。青年时,我去了非常寒冷的东北,面对茫茫的雪野,我写过两句诗“茶是归乡的小路,月是异地的情人”。其实,情窦初开的我,那时并没有情人,我的情人依然是故乡的茶。

只要有一杯茶,诗意的生活就在眼前;只要有一杯茶,理想的世界就深藏我心。其实,我的理想很简单,就是以文载道,以茶会友。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要向你们介绍一下我的夫人,她高中毕业后下乡,当了四年的种茶人。她告诉我,每到采茶的时候,手指头就会被掐出泡来,泡破了很疼很疼,后来就结出了茧。她是带着这样的手茧考上大学,从而也告别了种茶人的生活。

我常常感叹,如果我永远只是一个少年该有多好,但岁月不答应我。现在,我从意气风发变成两鬓斑白。虽然,我的初心没有失去,但我的爱好却不断扩大。四十年之前,我只喝故乡的绿茶,偶尔也喝一点白茶;几年后,我开始品饮红茶;接着又开始尝试羊楼洞与彰化的砖茶;五十多岁后,我才爱上了普洱,先是熟普,后是生普,接着是名山茶、年份茶。茶永远是我灵魂的伴侣,更是我忠贞不渝的情人。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幸福的;为一个中国的饮茶人,我更是幸福得一塌糊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不仅产量最大,而且品种也最为丰富。一壶煮尽千江水,这是说我们茶产地的辽阔;万种风情融一壶,这是说我们茶叶种类的丰富。

没有辽阔就没有庞大,没有丰富就没有灿烂。我相信在座的嘉宾,从四面八方来到黄龙湖畔,来到华中最大茶仓旁边这座报告大厅,一定愿意分享中国茶的丰富和灿烂。

饮茶是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永不落伍的时尚。大约二十年前,我在贝尔格莱德参加一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诗人的集会,诗人来自二十三个国家。每天早晨,与会的诗人都喝着咖啡,唯独我沏了一杯绿茶。很多诗人对我的饮料感到好奇,一位塞尔维亚诗人问我是不是喝的中国茶,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问我是否可以给他沏一杯,我说当然可以。他愉快地品饮后,晚上集会时告诉我,他品尝了神奇的东方树叶,一整天都在兴奋中。并问我,一千多年前的蒙古军队一直打到他多瑙河畔的家乡,那些军人永不知疲倦,是否就是喝了这种饮料。我告诉他,蒙古人喝的不是绿茶,而是砖茶,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砖茶。他又好奇地提问:砖茶与绿茶是完全不同的茶树吗?我告诉他,无论哪一种茶,都是生长在同一种茶树上,不同的制茶工艺会生产出不同的茶品。

还有一次我访问俄罗斯,专门抽了一天时间去参观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故居,那是一个远离莫斯科的乡村,托尔斯泰住在他祖辈留下的一个很大的庄园里,在那庄园里写出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不朽名著。至今我记忆深刻的有两样,一是别墅的底楼是一个谷仓,里面存放着粮食与茶砖。据说《安娜•卡列尼娜》就是在这谷仓写出来的;二是二楼的餐厅,托尔斯泰每天早上要在这餐厅里呆上两个小时,一边喝茶,一边听他妻子索菲亚弹钢琴。如今,那架钢琴还摆在餐厅显眼的地方,而餐厅正中的餐桌上,仍然摆放着那只托尔斯泰生前一直使用的银质茶杯。询问讲解员,才知道托尔斯泰一喜欢喝奶茶,而煮茶的原料,就是来自中国的砖茶。我私下猜测,可能是十三世纪蒙古人的西征,将这种饮茶方式带到了欧洲。我并不觉得蒙古人西征值得歌颂,但至少有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蒙古的远征军传播了东方文明,让更多人养成了饮茶的嗜好。

有一些文明,就像熊熊燃烧的火焰一样,遭到风雨它就会熄灭;也有一些文明就像天上的彩霞,天空长在霞光就长在,即便碰上了狂风暴雨,等到雨过云开,一碧如洗的天空上彩霞会更灿烂。产生于古老东方的茶文化就是这样,它成为了人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俗,一种超越了国界、超越了制度、超越了种族的对任何人都不会产生伤害的文化。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了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称“万里茶道”是联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回溯历史,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贯通欧亚大陆的国际商道,这一条路以茶会友,以茶为媒,激发了中蒙俄三国商贸的凝聚力与创造力;也将种茶人、卖茶人与饮茶人凝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作为一个饮茶人,我向参加第九届万里茶道城市协作体的每一位嘉宾献上我的祝福。万里茶道在我们心中,谁也不能毁坏它;万里茶道在我们脚下,我们可以一直走下去,将它走成一条最为美丽的风景线。海内存茶客,天涯若比邻!

谢谢大家!




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请使用火狐、谷歌、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IE9及以上版本的浏览器。